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我在1982有个家 > 367.新的供货渠道(新的一周,求一下哈)

367.新的供货渠道(新的一周,求一下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休息过后,沪都来的贵客们就要登门吃饭了。

人太多,在王向红家里挤不下,于是索性就在山顶听涛居前的大槐树树荫下拼凑起几张桌子分成两桌来个露天用餐。

秋高气爽,天气正好,景色正美。

山顶之上环首四顾不是红叶绿草便是四周闪烁着金光的海面。

在这种地方招待客人不寒酸。

特别是王忆准备了防水防油的桌布,色泽简单白底红条纹,喜庆。

大家伙落座,满桌的好菜。

海货琳琅满目!

而且好些是今天上午刚去捞起张网找到的海货。

主角是螃蟹,中秋的螃蟹最肥了,满膏满黄。

于是桌子四周一溜的盘子,一人盘子里一个大螃蟹,足足有婴儿脸蛋那么大,蒸熟之后红彤彤的,蟹脚俱全,趴在盘子上看着有些唬人。

此外岛上人视若珍宝的海参鲍鱼占据主位,葱烧海参、辣椒小鲍鱼;有个盖垫上放了大虾,都是精挑细选的肥硕大海虾,个头齐刷刷的一样长,有人的手掌那么长!

大海虾个头大、肉多吃起来带劲,可是要说鲜味还得是滑皮虾。

个头小一些,滋味却更好,一盘子的油爆大虾泛着油光,不比大对虾差。

除了虾蟹,海螺也多的很。

王忆刚吃过的辣螺、拳螺,还有香螺、响螺、马蹄螺、猫眼螺、东风螺,个头都不小,肉都很厚实。

同样,有吃起来带劲的也有吃起来鲜美的。

花皮蛤蜊、白蛤蜊、毛蛤蜊,还有扇贝和海虹,都用小盆子装着,一装一盆。

没别的滋味,就是个鲜!

这是原生态海鲜,还有加工的海鲜:安康鱼鲞炖五花肉、红烧黄花鱼、油炸小黄鱼、油泼金鲳鱼、黄鱼鲞煎蛋、虾米冬瓜汤、葱油蟹等等。

光是海鲜就是一桌子。

虽然渔家最多的是海货,可招待客人不能光上海货,还要有肉有菜。

菜就不说了,地三鲜、风味茄子、西红柿炒蛋、拌西红柿之类,菜园里秋天蔬菜多,新鲜、好吃。

硬菜则是以肉为主,炖排骨、红烧排骨,卤猪头肉、猪头肉拌黄瓜,红烧肉、炸肉丸子、红烧狮子头、葱爆肉、炸里脊肉,炖猪肘子,等等等等。

诸多的好菜布置了两个桌子,杨兵和手下们来了一看瞪眼了:“我的天,你们这是怎么准备这么多菜?”

王忆笑道:“贵客上门,我们渔家人没好东西,所以就把能拿出手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你们送上了。”

“这也不光是表现我们的热情和对同志们的期盼,还有一点是我们以此表示出,生产队确实是竭尽全力的来招待同志们了,所以如果说接下来的时间有什么招待不周或者有所冒犯,希望杨主任和各位同志不要放在心上,咱们及时沟通,好不好?”

杨兵带头鼓掌,然后笑呵呵的说:“王老师、王队长呀,你们真是太破费了,你们也想的太多了。”

“俗话说,入乡随俗。我反而要先请你们体谅我们,我们这些同志没有在外岛生活的经验,如果表现的冒犯了你们,你们别放在心上,跟我说,我该批评就批评、该调解就调解。”

你好我好大家好。

氛围很好。

王向红笑道:“那就没事了,咱们都是同志,彼此之间互相体谅,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及时沟通就没事。”

杨兵说:“对,及时沟通,比如我现在就想沟通一件事。”

他指了指满桌子的菜连连摇头。

“不合你口味?”寿星爷吃惊的问道,“你们城里人现在都吃啥好东西了?”

杨兵笑道:“老人家瞧您说的,不是不合我们的口味,是太合了、太好了,你们这不是破费吗?甚至可以说是浪费了!”

王忆摆摆手说:“不浪费、不浪费,咱们先放开肚皮吃,吃不掉的可不会扔掉,我们学校这么多同学呢,到时候我们食堂再把菜回回锅,给学生当伙食!”

没人觉得这么处理不好。

哪怕是沪都来的客人们也不是顿顿能吃新鲜炒菜,这些菜招待学生在他们看来肯定很丰盛。

白酒、黄酒和啤酒——全是好酒。

白酒是五粮液,黄酒是古越老酒,啤酒是琴岛啤酒瓶子灌装了22年的原浆白啤酒。

王忆收购的那条生产线很先进,不光能包装食品和罐头,也能给液体做重包装。

琴岛啤酒瓶子灌了原浆啤酒后,有机器给它进行消毒处理和重新加盖。

这样酒一上桌,杨兵又是一惊:“你们这真是太破费了吧?这得多少钱啊?”

王忆知道这句话的潜台词:

就你们这样生活水平的村庄,还用我们单位支援?反过来让你们支援我们还差不多。

于是他便从容的笑道:“杨主任您是误会了,这些酒都算是我们借花献佛。”

“怎么回事呢?陈科长知道,我们队长啊是一位老海武,他有一位战友现在在我们县里的供销公司做总经理,然后是这位总经理送我们队长几瓶好酒。”

“我们队长不舍得喝,这是听说你们来了,才拿出来招待你们……”

一听这话,杨兵心里不但没了芥蒂还顿时多了感动。

多淳朴的乡亲。

多好的人呀!

其中一个中年人听了王忆的介绍后诧异的问:“王队长您是老海武?海上武工队的队员?”

王忆笑道:“对。”

中年人问道:“那您是哪年的海武?是第几支队的?或许您和我父亲、我叔伯是战友呢,我父亲是41年的海武,东海二支队五大队的。”

王向红顿时来了兴趣:“你父亲是二支队的?他叫啥?我是四支队,但我们当时一三支队经常联合作战、二四支队则一起联合作战。”

“五大队、五大队我有印象,他们有个大队长叫杨大仁,我们都叫洋大人。”

“那您肯定认识我大伯,我大伯也是五大队的,他是副队长叫徐金城!”中年人笑道。

王向红顿时‘啊’了一声:“徐金城我当然认识,44年鬼子临死反扑,疯狂扫荡海外的抗日战士,我们二四支队曾经与他们进行过一场激战,其中在飞来石战役中,你大伯牺牲了!”

中年人上前握住他的手说道:“对的、对的,我大伯正是牺牲在飞来石岛屿上,今年清明节,我父亲还带我去祭拜过他和当年牺牲的前辈们!”

大胆介绍道:“我们队长当时是我们乡小队的小队长,后来进入主力部队后级别下调一级成为了一名班长。”

王向红唏嘘说:“徐金城老徐啊,我还大概记得他的样子,一脸大胡子,但有文化,二大队的同志当时都叫他海上关二哥,因为他还有一本《春秋》,有时候会看《春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